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昌都市推动主题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3-11-10 作者: 来源:信息中心
突出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昌都市推动主题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见行见效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昌都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行业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特点,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题教育和经济发展融合共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突出以学铸魂,着力筑牢信仰之基


始终以政治建设为先,以思想教育为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党员在主题教育中开好局、起好步。



理论学习有“热”度。围绕在主题教育中要着力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的目标要求,对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做到支部党员全覆盖,学习场地、学习资料、学习计划等要素齐备,学习步调一致。坚持以上率下,邀请企业党支部书记旁听机关支部学习、行业党委委员入驻党支部指导学习等,与企业党支部党员同题共学,切实抓牢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篇。各支部按照小型、灵活、实用的原则,制定自学计划6篇,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10次、开展联学2次、研讨交流6场次、张贴横幅标语5幅、LED滚动播放标语8条、建立主题教育学习群6个。


强化指导有“力”度。严格压实主体责任,行业党委联合所属企业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将各企业党支部书记和局机关党建指导员纳入小组成员,抽派业务骨干为专职人员开展企业主题教育工作,确保主题教育规范有序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行业党委书记带头深入所属支部开展指导6次,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指导10次,建立指导台账6个。


立体学习有“维”度。用活“红色讲堂”,将昌都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西藏解放70周年成就展、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等作为定点红色教学点,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亲历”老一辈人的革命场景。依托“学习强国平台”“昌都发布微信公众号”“昌都党建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地方政策、党的知识和法律法规30余条,营造形成“处处有课堂、时时受熏陶”的“网络课堂”浓厚氛围。


突出实干为要,着力谋实发展之举


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将学习成效转化成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


开展“稳就业、促民生”行动。仁一济大药房党支部协调支部成员单位招募本地大学生和再就业群众10余人,昌诚检测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公司从本地员工中培养食品安全快检技术人员8人、中层管理层2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各支部深入茶马广场、马草坝等多个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电梯检修和食品安全检测等服务,主题教育期间服务800人次。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亮双诺”行动。依托茶马广场揭牌设置的“党员先锋服务站”,组织企业党员、党建指导员集中服务10余次,在所辖企业创建党员示范岗7个,党员责任区7个,推动党员挂牌服务20余次。


开展“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行动。大力推动昌都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行业党委联合市场监管局机关,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网格为平台,引导辖区内共计1688家餐饮户上墙“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公示牌,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所辖企业西藏昌诚检测有限公司抽派业务骨干组建“食品安全检测服务队”入驻各县区、辖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快检室,完成检测三百多批次;蜀大侠火锅店利用自有抖音号多次转发“节约粮食”、“食品安全创建”等内容短视频;昌都市金尊情缘商贸公司在商品外包装印制“藏东明珠 食安昌都”等创建标语,协同一心,为创成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贡献着非公力量。


突出组织凝聚,着力汇聚奋进之力


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凝聚合力、破解难题,不断汇聚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对标对表规范提升。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规范边提高,稳步推进“党建示范点”“双强六好”党支部创建,选优配齐6名党建指导员,全部入驻所辖企业党支部,并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和“双强六好”创建要求,不断完善6个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建设。目前,建设标准化党组织活动示范点2个,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梯队培养壮大队伍。始终把建强人才队伍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及时调整选派党组织书记10人次,所辖6个企业党支部委员与经营管理层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联合市委两新工委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过程开展孵化指导。


长效服务促进发展。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营造更优环境。行业党委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党员常态化开展“党员进企业”活动,联合企业党支部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创业指导等,针对非公企业较为关注的融资难问题,积极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推动金融部门与企业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帮助企业在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减轻资金周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