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内要闻

从“摸清家底”到“国际领先”,青藏科考的半个世纪跨越

发布时间:2025-11-20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第一次科考是‘摸清家底’,第二次是‘看变化、找规律、寻对策’,两者在时代背景、目标手段等方面完全不同。”谈及两次青藏科考的差异,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这样总结道。

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推动下,第一次青藏科考正式启动。

彼时正值国家恢复科研秩序,科考的核心任务是填补高原地质、地理、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空白,服务资源勘探与三线建设。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近80个单位的科研人员靠着卡车、马匹出行,用徒步采样、地质锤测绘等传统方式开展野外考察,靠纸质记录数据,分析方法也相对单一。

即便条件有限,这次科考仍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羊八井地热田、探明雅鲁藏布江油气资源潜力,为西藏经济建设提供了数据参考,奠定了我国在青藏高原研究的国际地位,也培养出了刘东生、叶笃正等一代科学家。

第二次青藏科考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下的国家战略工程,时代背景早已不同。

姚檀栋表示,此次科考聚焦“看变化、找规律、寻对策”,不仅紧盯科学前沿,更紧密对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需求,强调多学科交叉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参与规模大幅扩大,全国222家单位7000多人参与,3000多个科考分队次覆盖高原全域19个关键区,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技术手段方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第二次科考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框架,构建起了“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彻底告别了过去“脚踩实地、纸笔记录”的模式。科考形成了“科学—政策—实践”的闭环,成果应用更具针对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立法提供全程科学支撑;建立的地球系统科考平台成功预警冰湖溃决等灾害;为川藏交通廊道等重大工程选线提供技术指导……

从第一次的基础奠基到第二次的全面升华,两次青藏科考跨越半个世纪。如果说第一次是让中国摸清了高原“家底”,第二次则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如今,青藏科考不仅在科学数据获取和技术创新上达到国际领先,还用“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