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从碎石跑道升级到通航沿海的甘孜现代机场

发布时间:2021-12-02 作者:刘炳科 兰珍 来源:西藏日报

“改修机场的时候,因为缺粮,周围的野菜都被挖干净了,战士们只能去打田鼠、套麻雀,就这样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近日,在四川省甘孜县甘孜镇斯俄片区原甘孜机场旧址,张素华、张素英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作为十八军后代的两姐妹,从小就听父亲张振太讲述修建甘孜机场的经历。早已过花甲之年的两姐妹,见证了甘孜空中通道的变迁。

“进军西藏是一件非常光荣也非常艰巨的任务,从重大政治意义和艰苦的自然条件等各方面来讲,都可以称作是‘二次长征’。十八军的战士们‘背着公路’进西藏,最终和平解放西藏,为藏族群众带来新生活的希望。”这是张素华父亲以前讲故事时,总爱用的开头,接下来一句往往是“在这期间所经历的艰辛和苦难,寻常人无法想象”。

1950年4月28日,经过24天艰苦跋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北路先遣部队3000人在师长吴忠的带领下到达康北重镇甘孜县。由于当时基础设施还未建设到位,部队先后经历了三次“断粮危机”。直到1950年8月26日川康公路(1955年改为川藏公路)通甘孜县,粮食危机才逐步缓解。

1951年春,为了长期支援西进部队,建立一个稳固的空运基地,作为后勤运输的快速通道,西南军区决定扩建甘孜原有废旧机场。1951年4月,十八军凡是能抽调的兵力陆续集中到甘孜县,战士们与当地藏族群众一起开始修建机场。当时的甘孜地区,条件艰苦、设备落后,十八军将士用最原始的工具、最坚定的意志,拼上青春和热血,奋力建设。

参建人员拼尽全力,在集中突击阶段,每天施工时间不少于12小时,甚至在晚上天气好、有月光的时候,战士们还要加班,施工时间长达15个小时。就在这样的超负荷工作中,十八军战士们和藏族群众仅用7个多月,就将一条长3200米宽120米的碎石飞机跑道和一个能停下18架飞机的停机坪修建完成。

1951年11月22日,所有参战官兵换上统一配发的新衣,与当地参与修建的藏族群众一起,站在机场跑道引颈而望。当第一架飞机安全降落在跑道上时,全场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刻。

十八军的先辈们用7个多月的时间修建起甘孜机场,作为后勤运输的快速通道,在西藏和平解放后,机场作用日渐式微,后因种种原因,不再启用。

2018年12月8日上午11时20分,在甘孜县来马镇和德格县错阿镇交界的静谧群山中,一阵划破天际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一架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的“奖状C680”型校验飞机在甘孜格萨尔机场跑道平稳着陆,并安全停靠在停机坪。时隔67年,“康北腹地”甘孜县再次迎来了“空中访客”。甘孜州也迎来了第三座高高原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

格萨尔机场2017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年多修建完成,2019年9月16日正式通航。机场距甘孜县公路约52公里,距德格县公路约152公里。机场建设规模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60吨设计,飞行区等级4C,新建一条长4000米、宽45米的跑道;建设3000平方米航站楼,站坪设置4个C类机位,并配套建设空管、供油、消防救援以及公共配套设施。

甘孜格萨尔机场建成,交通辐射甘孜县、德格县、色达县、石渠县等甘孜州北部7县,对川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隔70年,这座建在海拔4068米上的机场,已经陆续开设了飞往成都、重庆、拉萨、昆明、厦门的5条国内航线,从2019年9月16日通航至2021年5月18日,共计飞行1588架次,旅客吞吐量近10万人次,成为了连接甘孜州北路到祖国各地的重要空中大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如今,张素华想要前往成都,再也不用驱车10多个小时,只需要乘坐飞机,1个小时就能够抵达。“坐飞机去成都的愿望实现了,以后还要飞更多的地方。”张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