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四面环山,包裹在一片绿色中。走在昌都市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干净整洁是人们对昌都的第一印象。
“以前都是土房,道路泥泞。再看看现在,在昌都甚至见不到垃圾。”昌都市市民扎西次仁说。
近年来,昌都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今年以来,昌都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243天,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已完成30项,成功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区4个、示范乡镇67个、示范村居673个。截至2022年底,昌都市138个乡镇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36座、转运站29座、日处理量达547.56吨,日转运能力达210.2吨。投入资金7.11亿余元,逐步形成以“乡镇生活垃圾填埋方式综合道路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选择卫生填埋或转运,原则上以50公里为半径,50公里以内以收运为主,50公里以外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填理场”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要下十成力,从多个方面做持续性建设。”昌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加永斯郎说。
昌都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倡导低碳交通出行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利用生态环境宣传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宣传,着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2019年12月任职以来,加永斯郎虽然在生态环境局任职不到4年,但是在昌都生活了46年,昌都的环境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
昌都海拔适中,加上植被丰富,形成了“夏天不晒,冬天不冷”的宜人气候,很适合定居。
“昌都是川藏必经路线,很多游客为了适应高反,都会选择在昌都住上几日,这为昌都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让很多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加永斯郎说。
康海强是一名在昌都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了10年的老员工,他深知,要想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他会随手捡起路上的垃圾,在外面吃饭从来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购物自己带袋子等。
“青山绿水,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愿望,而且是我们每一代人的愿望。我希望我的行为可以给别人带来积极影响,调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康海强说。
昌都环境的巨变,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美谈。群众环保意识越来越高,昌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将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是我们分内之事。”加永斯郎说。
中央部门网站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
昌都市相关网站